当前时间: |
黄亦成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商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领导都把这个重担压到他的身上,他成了高密市商务局领导和同事由衷佩服的“包村专业户”。
齐鲁法治(潍坊讯)张青松 10年,7个村庄,16000多户村民,99户贫困户,提起黄亦成这个名字,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只要见到他,再难的事情,我们就有希望。”百姓们都饱含深情地这样说。为此给他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黄三多”:走的路多、办的实事多、实在亲戚多。
黄亦成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商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从2012年起,每次市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领导都把这个重担压到他的身上,他成了高密市商务局领导和同事由衷佩服的“包村专业户”。
党有需要我是砖
这10多年,他忠心耿耿,不怕困难,一心扑在党的事业、村庄的发展与百姓的急事难事上。他自己取借垫资帮助所包的大沙泊村、李家屯村等贫困村庄修建村委办公室3万多元。解决了大沙泊村的自来水与户户通,实现了大沙泊村庄屋不漏雨、墙不透风、脚不沾泥、水不出户的梦想。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李家屯村的特色梨业种植户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助力销售农产品。帮助大吕村化缘30吨水泥硬化小学路面。
在刘家官庄村,把一处脏乱差的闲置宅基地通过协调变成风景靓丽的200多平方的文化广场,按上了体育器材与路灯。帮助村里筹款建设排水沟,披星戴月与工人一起吃喝睡在一起干了一个月,赶在七月份汛期之前修好,第一场大雨老百姓叫了好。
2020年疫情期间,他每天24小时靠在村里,自己带头捐赠100件御寒冲锋衣,带动村民自发捐款捐物,支持女儿为其上学的武汉大学捐赠100件防护服,与当地干部百姓一起全力以赴,赢得抗疫攻坚的胜利。
100多个日夜的坚守,儿子女儿直接忘记了爸爸的称呼,回家听到闺女和儿子调侃:“黄书记,你又回来了,辛苦啦。”瞬间的心酸涌上心头。
百姓信任环境变
2019年他刚来到柏城镇前冢子头村时,村里村民热线不断,大街小巷堵遍;一条大街留中间,18条胡同全截断。
他走大街、串小巷、坐炕头,“四知”摸村底(知情况、知家底、知困难、知思路);“四问”访百户(问人口、问生活、问生产、问困难);“四清”解贫忧(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措施清)。
向退休干部吕尧德了解村情
在街头和环卫工人啦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啥好建议
街头巷陌和百姓问生活、问需求
走访老党员宋永伟
工作要干,化冰是关键。他帮助整天上访的曹姓青年解决了摔伤腿的费用,使青年改变了对待村级工作的态度。他去一户把棒子骨头垛在大街上的户做工作,从父母的榜样、后代的上进到家族的力量连续三个小时,涓涓细流通心渠,从本户的爱答不理到户主见面就拉着他去吃饭。
他去村里有名望的宋华月老师家走访,帮助清理门前堵着路的厚土,对一年三个季节常住儿女家行动不便的宋老师触动很大,觉得这个干部在为百姓服务上真是心细,是个实诚人。
在通街胡同过程中,宋老师自己带头捐了1万元,又发动家族带头,两个闺女两个儿子各捐了2000元,侄子1万元,侄女1000元,刚参加工作的大孙子捐了800元,共2.98万元。他说:“我埋在心里的一腔爱乡之情,被黄书记这样的干部点燃了,钱交到黄书记这样干正事的干部手中,我信任。”在宋老师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支持,贫困户都踊跃捐款,人居环境整治花了27万多,村民捐款16.2万元,成为柏城镇人居环境村民捐款最多的村。
三伏天带头和村民一起修村路
与村支部书记一起修排水沟
百炼钢成绕指柔,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就这样一户户、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春风化冰,攻克难关。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黄亦成发现村内主路胡同没有硬化,村内排水沟不通,他又四处奔波,争取扶持资金,硬化村内道路南北胡同大街8条2.5公里,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
通胡同修路,旱厕改造,贫困户检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他和村“两委”干部以及老党员一起,奋斗在第一线,一件接着一件干,脸晒得黝黑,衣服被汗水洇出了盐噶啦,鞋子磨破了底,脚上碾起了泡,他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市局干部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没喊苦叫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年在乡村都习惯了。”
党建强基促发展
前冢子头村位于胶州与高密交界处,村庄闭塞,没有任何一辆公共客运车与公交车经过。冰心一片,玉壶可鉴。一门心思执着为民的心,总能让他跳出思维的禁锢。他看到了村庄与开发区星宇鞋业相邻的优势,调动自己多年为人处世积攒的人脉,积极牵线搭桥,带动村庄发展起了十多家手套与口罩厂,解决了村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增加了百姓收入。
到村民隋明香开的口罩厂了解市场现状,帮着分析供销情况
在手套厂宋华宾家叮嘱保证手套质量就不愁销路
到宋鹏家手套厂车间察看生产情况
到宋鹏家手套厂了解生产情况时,遇到装卸货品,就下手帮着干了起来。
前冢子头村土质肥沃,出产的大白菜与土豆质量上乘,他来到这个村后,帮助扩大种植规模,试验有机肥种植,大大提升了土豆的产量与口感。目前村庄规模种植土豆1000亩,打造出了胶河土豆品牌;黄书记又借助自己所在商务局的职能优势,拓展电子商务,为村土豆合作社办理进出口权,让胶河土豆走出国门销往世界。
三九天冒着大雪在土豆大棚里察看长势与病虫害
远处银色的大棚,近处葱翠的土豆、金色的麦浪,在芒种时节的田野里层层叠叠,微风吹过,弥满了一坡丰收的气息。
高密市柏城镇前冢子头村的宋同超老中医在一场大雨后与我们一同走在村前一块叫南台的地块上,无限感慨地说:“我们村有两千多亩地,黄书记不知走了多少遍。谁家的地块有了病虫害,谁家的地块长势怎么样?他心里比种地户都清楚。尤其是雨后,察看涝情旱灾,哪一块都不落。他是百姓的好干部,真是为百姓办实事的人,坚持原则,又有情有义。”
“岂止是村里的2000多亩地,我们村的边角旮旯他都不知走了多少遍。”走在前冢子头村宽阔洁净的中心大街上,走在村巷花木扶疏的水泥路上,随便遇到一个村民,谈起黄亦成,他们都这样说,“每次天下大雨,他穿上雨衣雨鞋顾不上吃饭就往外跑,田间地头,积水的巷道,......他心里是真有老百姓。”
冒着鹅毛大雪走街串巷了解村情
到养猪户李德堂家了解饲料供给情况
与李士明家里一起打棒子
与村民孟庆学一起了解秋收情况
通过干事赢得百姓的拥护后,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建强村级班子。针对前冢子头村班子配备不齐、战斗力不强的实际,坚持开展每月支部生活日和群众议事日学习制度,研究村集体收入,增强村经济实力,为推进村庄各项工作的发展铺平了罗马路。
贫困户成“实在亲”
在柏城镇前冢子头村扶贫期间,对于有危房的住户,他第一时间联系施工方,累计翻建房屋8户,维修房屋60多户,实现所有贫困户危房全改造。
他慈悲为怀,待贫困户如同自家人。帮助大沙泊村的一个孤儿健康成长,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关爱帮助孤儿顺利地度过痛苦迷茫期,一直到孩子考上了满意的高中。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成立爱心妈妈团,为密水街道刘家官庄村四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捐助钱物送温暖,鼓励支持这户人家的老大很争气地考上了高密最好的高中——高密一中,给家庭中的弟妹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帮助大吕村的魏姓男青年治好了三十多年双目失明的眼睛。发动局里为胶河生态园区李家屯村的贫困户捐赠100多件衣服,解决了近二十户的贫困户过冬难题。为密水街道刘家官庄村不能自理的贫困户排队办理慢性病。
到贫困户宋振林家中问寒问暖
给贫困户家送煤并帮着卸到家中垛好
帮助贫困户抬煤
前冢子头村的贫困户李士华,脑出血,妻子肺癌。黄亦成去他家走访,看到他家大门与门前的菜屋北门、正屋门三门一线正冲,垃圾柴草凌乱堆放,便从风水学和老李谈心,建议并帮他改了正屋门与菜园屋门口,建起了壅北墙,贴上了大福字。现在一走进他家,花香树茂,屋内院落亮堂堂。黄亦成看他腿不方便,跟他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李士华看到黄亦成真心帮他,也不跟他客气虚套,网购拿快递,城里走亲戚,每次住院黄亦成给他联系正规医院,拉他到医院安排好才放心。从心里体谅到行动不便用人的难处,只要李士华开口,黄亦成从不推诿。李士华说,黄书记比自己远嫁的闺女都解急。
与社区书记邱驿凯一起为低保户李士华办理大病救助
为腿脚不便的贫困户李士华去医院拿药,送到炕头
他扶贫又扶智,村里一个叫小乐的贫困儿童,妈妈是外地人,经常走失。爸爸在外打工,小乐成了无人管的野孩子,黄书记了解到情况后,担起了照顾与教育小乐的责任。衣食住行,样样操心解囊。教小乐认字,初中毕业后,帮他联系学习挖掘机技术,到小型手套加工厂学习技术,自食其力。小乐几天见不到黄书记,就像掉了魂似的,有了什么稀罕的东西,总是给黄书记留着,他把黄书记当成了生命里最亲的依靠。
给无人看管的小乐在超市舍欠的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结账
这样的事很多很多,贫困户成了他的“实在亲戚”。
他乡处处是吾乡
2021年10月,他又被派到柏城村,报到第一天就去信访局接访村里的上访户,连续三天的上门沟通,化解了上访户多年积攒的心结,成为柏城村干部和村民极佳赞誉的一名书记。
拥有十多年驻居落后村庄第一书记的他,在柏城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凡事亲力亲为,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带领村干部全部上阵,进行下水道清理、人居环境治理、植树等,一身泥一身汗地为村奉献,每年节约义务工、人居环境费用20多万元。带头在全市创建首个网格法庭,通过网格法庭,平稳处理多年未处理的上访事件、20多年的合同纠纷,二年之久的房租邻里矛盾,盘活了多处集体资产,追回陈欠50万元,创造集体经营收入80万元。
在柏城村新冠疫情期间,每天不到六点就来到核算检测点,晚上近12点,直到最后一名检测者离开,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披星戴月,夙夜为公。第一轮核酸检测,作为拥有众多企业、学校的镇驻地村,四个采集点完成了2624人的超大工作量。在外地密接者来到高密之后,疫情形势更加严峻,第二轮核酸检测当务之急,任务加剧,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加班加点,加大宣传,进行到第二天就完成了2190人的采集。在他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村班子成员不再推诿扯皮,凝成了一股绳,齐心聚力干工作。
在此期间,他充分发挥村文化阵地,在村史馆二楼联合市检察院打造了未知学堂,支持镇关工委与文化站开设了五老志愿者工作室、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组织面工制作、科普培训等各种惠民课堂;在假期、周末为青少年开展法律讲堂、国学讲座、阅读、甲骨文剪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振兴青少年,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10月,是黄书记任期结束的日子,柏城村的干部与百姓实在不舍得他走,自发去市组织部和他的单位赠送“执政无私,带领干群同致富”“奉公有节,繁荣家国共绘春”两幅锦旗,请求上级组织保留黄书记继续驻村。
他的媳妇说他干工作太认真了,对待村里的群众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
荣誉属于付出者、奉献者、奋斗者。黄亦成同志连续多年获高密市委组织部包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柏城镇党委政府授予棚改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潍坊市委组织部评为潍坊市好人;2021年建党百年被高密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然而,他的两个孩子却没有感到特别的喜悦,因为他们的爸爸只是别人的好人,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太少。
很多人纳闷,10多年,7个村,农村工作没有定法,脏累复杂,风里来雨里去,这么累,自己还贴钱贴物,他一个工勤人员受身份限制没有提拔的机会,图什么?力量又在哪里?
10多年初心,赤子情怀,在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里。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与他走过的乡村建立了血肉之情;从进乡村的第一天起,西装进了衣柜再也没有动过,运动装、运动鞋成了他的标配。
他扎进了乡村,走近了群众,贴入了民心,村干部与百姓们都说他是个官,更像个民,是个心在民中的好官。
责任编辑:赵永翠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