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
胡晓玮,男,汉族,1993年7月生于山东威海,2015年6月入伍,2017年5月入党,现任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夏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站级正职,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齐鲁法治(威海讯)马丹鸣 胡晓玮,男,汉族,1993年7月生于山东威海,2015年6月入伍,2017年5月入党,现任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夏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站级正职,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如果将历史视作辽阔的苍穹,那么我们目光所及的只是少数耀眼的星辰。回眼望去,无数沉默的英雄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平凡中造就了不朽业绩。蓦然回首,我国几代消防工作者为了他人的安宁而甘愿舍己奉献,他们的理想、信念、人格、情操,让无数的后来者为之感动。
在威海这座城市的消防队伍里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既是战友又是亲人,他们为了头上国徽的尊严,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更多素未谋面的人的平安,舍弃了小家,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兢兢业业的态度面对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次讲述的是威海消防救援支队两代消防人的真实故事,他们就是胡桂军和胡晓玮父子,时代不同,身份各异,然而担当始终如一,因为他们都拥有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消防工作者。
故事是这样的——
1993年,我出生在山东省威海市,2015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加入消防这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队伍,熟悉的是从小在消防营区里长大,陌生的是当你真正从事这份职业时的那种期待与茫然。
我是家里第二代消防员,父亲1979年参军入伍,入伍没多久就赶上了消防队伍改革,刚穿上军装没几天便随着消防部队从部队编制转为了公安编制,这段时间也是消防队伍蓬勃发展的几年,队伍正规化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82年6月,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公安消防部队归属于武警序列,同时又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享受现役军人待遇,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双重职能,至此,父亲重新穿上那身橄榄绿,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消防事业,也见证了消防队伍的慢慢壮大,并将这份责任与担当传承给了我。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加入消防部队,那时消防还属于武警序列,身着橄榄绿,但是2018年随着改革消防队伍再次焕羽新生,归属应急管理部管理,完成了从军至民的改变,完成了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的蜕变,但是换装不换色,不管身上的戎装怎么变,责任与担当的传承不会变。
我与消防的“缘”
“危险的事总需要有人去做,而这就是我们职责”“要做就做最好”是父亲平时的口头禅,艰苦朴素、雷厉风行是他的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工作宗旨,也注定造就了消防人献身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儿时的印象里,父亲很少陪在我身边,没有时间参与我的童年。小时候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总那么忙,忙到连家都不能回,直到有一次,周末休息和父亲在家,但他突然接到通知,有一个大跨度厂房起火,事发突然母亲不在家,父亲只好带着我一起赶赴现场。当时的场景,我至今难忘,那是第一次亲眼看到那么大的火,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火焰的炙烤,我看着父亲一次次的进出火场,始终战斗在最前线,顶着炙热的烈火奋力堵截火势的蔓延,一直奋战了两个小时,终于将火势控制住。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属于消防员的逆行身影,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份责任与担当,自此我对父亲没有了不理解反而变成了崇拜,那一刻起,我便跟“消防”结缘了,这也是我毕业后毅然决然加入消防救援队伍的缘由。
向火而生,逆火前行
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家看望父亲,联系基本靠电话,每次通话互相问候两句后总会聊到工作。父亲经常跟我说要多学、多看、多问,还会分享一些案例,传授救援过程中的技能,我也会时常就遇到的问题请教父亲。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消防救援一线工作,个人总出警量超过2000次,救援上百人,参与过很多大型火灾的扑救,先后荣获嘉奖6次,被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全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基层干部”,被区管委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次。小时候那种震撼的场景,现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完成任务后听到老百姓的一声“辛苦了”,一句“谢谢”,看到老百姓的一个笑容……我才更能理解为什么每次深夜出警,明知我和母亲担心得要命,父亲仍义无反顾地冲出家门,我才更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父亲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入了消防工作,用自己的作为教会我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告诉了我消防事业最重要的两个特质,牺牲奉献与责任担当。如今的父亲骄傲地称自己是“消防老兵”,有呼必应的“红门卫士”,每月积极缴纳党费、热心帮助困难群众、组织身边战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更是父亲用他的行动给我上了一节最好的党课。党风喻家风,正是这红色的家风激励着我成长,教会我要用行动守护一方平安,时刻践行赴汤蹈火的誓言,传承书写竭诚为民的承诺,用青春让“火焰蓝”成为老百姓心中最美的颜色。
爱与付出、理解与包容
作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别人放假休息我们得执勤备战,别人过节娱乐我们得执勤备战,别人休息睡觉我们还得执勤备战,只要有任务、有警情,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投入到战斗中去。从小到大,每逢过年过节,家里人总是不能聚在一起团圆,不管是小时候父亲在节假日值班还是我现在节假日坚守在一线,但是一个一个家庭的幸福绝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功劳,每一个消防人的身后总会有一个人在默默的奉献,小时候是母亲,现在是我的妻子。这段时间,疫情时不时爆发,为了避免内部感染和为了避免疫情爆发,而承担消杀任务的需要,在单位一呆就是一个月,但妻子非常理解我工作的需要,总是跟我说家里不用我操心,要像我母亲一样做好消防人的后勤保障,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长征,疫情就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必经的一道坎,不管是疫情还是重大活动安保,这种在单位一呆就是一个月的情况肯定还会发生,但是消防家庭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消防人的责任与担当,还有消防家属的奉献与付出。家属的默默奉献是每一个消防员最大的动力,每一个消防人也一定会将这份奉献与付出转化成每次出警平安归来的信心。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在消防大院里和消防员们嬉闹的场景,也许那时的我不曾想过,自己也会穿上这身制服,成为一名消防员,不管这身制服是橄榄绿还是火焰蓝,责任与担当我始终铭记于心,我始终相信消防救援队伍依旧是人民群众最值得信赖的一只队伍,我们依旧冲锋在前,依旧满怀热血,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
如果需要,我和父亲秉执对党忠诚的家国情怀,愿意让下一代接过手中的水枪,踏上两代人走过的艰辛路。同样的选择,不变的传承,继续守护消防人的初心。
责任编辑:于清林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