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
今年以来,济宁泗水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创新引领,锚定“三争”目标,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法润泗水”三年行动,着力构
齐鲁法治(济宁讯)李春军 今年以来,济宁泗水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创新引领,锚定“三争”目标,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法润泗水”三年行动,着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全力营造“崇法向善、循法而为”的社会风尚。
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依据“八五”普法规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政策,出台文件,科学谋划普法工作,年初制定出台了《2022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关于公布2022年县级部门单位“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实施意见》等10余份文件,明确任务目标,落实普法责任,确保了今年普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法治宣传系列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民法典宣传活动多形式、全方位。持续推进民法典的学习宣传,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普法宣传活动,在“泗水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民法典学习专栏,组织民法典知识答题活动,全县1万余人参加学习答题。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活动,举办民法典专题学习50余场、开展民法典专项宣传活动120余次,编印发放《“典”亮生活》等民法典宣传手册、彩页2万余份,开展民法典法治文艺演出20余场次。
二是重点时段法治宣传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协调各镇街、各普法责任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在“3˙8”妇女节、“4˙15”国家安全教育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节日、重点时段,组织开展了妇女维权、国家安全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疫情防控˙法治同行”、防范养老诈骗、“法律十进”等有声势、有效果的系列宣传活动。围绕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组织各镇街、各单位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今年以来,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上街集中宣传15场次次,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品6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800 余条,出动宣传车20余辆次。
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普法宣传暨法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组织普法宣传员、法援律师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普法宣传进乡村志愿服务队”,结合民意“5”来听、帮扶包村等工作,深入各镇街、各村居(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普法宣传和法律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受教育群众达9000人。
拓展思路,守正创新,法治宣传活动亮点纷呈
一是创新实行“普法+”模式。与县文旅局联动,开展“法治文艺乡村行”活动。在千场“送戏下乡”活动中,每场都安排法治文艺节目;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动,开展“法治视频进村居”活动。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加播20分钟《今日说法》等法治短视频;与宣传部门联动,开展“法律与文明同行”“十分钟普法微宣讲”活动。各部门单位开展国学培训班、国学诵读等课程开课前十分钟宣讲普法案例、法律法规等,普及法律知识。与村(社区)、镇街法律顾问联动,开展“每周说法”“一月一堂法治课”和镇街法律顾问团开展“一季一培训”活动。据统计,法律顾问团成员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及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法治培训30余场次。与“乡村儒学讲堂”联动,开展“法治宣传进讲堂”活动20余场次。
二是创新推行“智慧普法”。完善提升“泗水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平台”,增加模块,提升功能,内扩容,外链接,不断丰富学法内容、创新学法载体,更好地适应学法考法的需要。在县民法典主题公园、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24小时提供法律服务、智能解答法律问题,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造新媒体普法阵地,在报纸、电视台开设普法专栏各1个,设立大型法治融屏1个,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百姓生活。
三是全力推进“互联网+普法”。探索运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法律知识,创新推出普法宣传海报、拍摄普法情景剧等短视频,利用互联网的流量优势,将普法海报和普法短视频转发至工作微信塔群和朋友圈,让群众在零碎时间打开朋友圈或群聊就可以学到法律知识,切实打造“指尖上”的微宣传、“掌心上”的微平台,实现学法零时差、零距离。截至目前,创新推出宪法、民法典和信访法规等系列普法宣传海报23期,拍摄《高利借贷不受法律保护》等普法情景剧3 期,创新又走心的普法方式受到的群众一致好评。
完善机制,着眼基层,法治乡村建设全面展开
一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民法典“亮化提升”工程。我县民法典主题公园设计高端、布局严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寓健身赏景学法于一体,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3月2日,在全市民法典主题公园建设交流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在此基础上,加强声光电设计规划,全面美化亮化,夜间的民法典公园更加美轮美奂,亮起来的民法典公园更加方便了夏日乘凉、傍晚健身的群众学习民法典。进一步加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协调各镇街、部门整合已建成的文化阵地资源,把法治元素融入公园、广场等文化项目建设,厚植法治内容、丰富法治内涵,让普法元素“零距离”,普法阵地多点开花,建成完善具有泗水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做到眼前有法、出门见法,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
二是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活动。在村居(社区)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双培养工程,在社区建立与“三官一律进社区”和“一村(社区)”一顾问有效衔接机制,把社区网格员培养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每个村居(社区)均培养配备了2名“法治带头人”和3名“法律明白人”。加强培训工作,制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组织人员考试、总结交流经验,全县2015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普遍接受一次培训,人员法律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规范化推进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推进“法治、德治和自治”融合,积极开展以“四民主三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国家、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今年,新申报圣水峪镇南仲都村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泗河街道圣源湖社区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治典型”培树活动,打造一批“法治镇街、法治单位”示范点,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责任编辑:于清林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