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丽乡村 >
热 门 文 章
1•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春训进行时 文化润检心 奋进新征程
3•【坊检特辑】坊子区检察院“检察护企”服务站揭牌成立
4•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新春走访送祝福 岁寒情深暖人心
5•潍坊市坊子区检察院趣味运动会又来啦!
6•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开展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活动
7•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
8•潍坊市检察院青年干警创新亮点第五突击队工作座谈交流会在坊
9•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守护半边天 携手建功新时代
10•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凝聚巾帼力
最 新 文 章
1•增强法治意识,共同守护成长 ——省检察机关走进东营市利津县
2•【坊检特辑】坊子区检察院“检察护企”服务站揭牌成立
3•山东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到寒亭区检察院开展调研座谈
4•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预防性侵家长课堂开讲啦“青未了”与您一
5•潍坊市坊子检察院护企 为企业发展增添“法”码
6•潍坊市检察院青年干警创新亮点第五突击队工作座谈交流会在坊
7•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系列活动
8•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一季度工作推进会
9•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守护半边天 携手建功新时代
10•潍坊市坊子区检察院“检察+工会” 协力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三个维度”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近年来,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坚持把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把优秀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通过多方聚力、引育结合、多措并举,精心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齐鲁法治(青岛)吕高波   近年来,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坚持把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把优秀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通过多方聚力、引育结合、多措并举,精心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多方聚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
    一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引导人才俯下身子、真抓实干,通过担负起群众的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安全防护员、文明示范员、民主议事员等“五员”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深刻内涵,打通人才工作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来,街道选派21名优秀干部优化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招录基层公务员1人、事业单位人员5人,累计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4名、发展对象8名,发展预备党员22名。二是注重后备力量培养。注重发挥村级后备力量在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抓好人才政治教育工作,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用人导向,把准后备力量“准入关”,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中新培养村“两委”干部6名,分层次、分类别储备后备干部27名,先后鼓励20名村干部报名参加平度市2024年农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是营造聚才良好风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重视教育、鼓励人才,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推动白沙河街道教育政策落地落实,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024年来,街道“金秋助学”筹集善款近20万元,资助学生100余人。
二、引育结合,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一是强化资源融合。注重产业融合赋能作用,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依托麻兰新村网络人才资源、文旅学校实训基地举办3期创业培训班。二是强化区域优势。坚持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助推产业链,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秋梨特色产业,推动实现秋梨种植超过1万余亩,带动孙家荒、卢家荒、邓家荒等村种植秋梨超5000亩。种植秋梨以来,流转农户土地近100户,带动就业680余人。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坚持人才创新驱动,聚焦畜牧养殖、规模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充分发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技能型人才作用,实施“一对一”技术指导,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非洲猪瘟防疫检疫等。截至目前,全街道现有农业专家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助理职称2人,农技人员34人,2024年来指导种植养殖生产活动200余次。
三、多措并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抓好纾困解难。定期组织各类人才、村级后备力量开展交流座谈,全面了解、掌握其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9件,不断增强其干事创业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实行结对帮带。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明确乡镇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为到村工作选调生、后备力量的帮带责任人,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结成21对帮带对子,从思想、工作、业务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更好帮助成长成才。三是注重实践培养。通过组织外出参观调研、专题学习等方式,精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季度开展座谈交流、考评,通过各类产业技能培训、考察、学习,让各类人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拓宽视野、锤炼本领,有效提高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

责任编辑:于清林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至顶 中部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