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back > 他山之石 >
热 门 文 章
1•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春训进行时 文化润检心 奋进新征程
3•【坊检特辑】坊子区检察院“检察护企”服务站揭牌成立
4•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新春走访送祝福 岁寒情深暖人心
5•潍坊市坊子区检察院趣味运动会又来啦!
6•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开展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活动
7•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
8•潍坊市检察院青年干警创新亮点第五突击队工作座谈交流会在坊
9•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守护半边天 携手建功新时代
10•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凝聚巾帼力
最 新 文 章
1•增强法治意识,共同守护成长 ——省检察机关走进东营市利津县
2•【坊检特辑】坊子区检察院“检察护企”服务站揭牌成立
3•山东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到寒亭区检察院开展调研座谈
4•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预防性侵家长课堂开讲啦“青未了”与您一
5•潍坊市坊子检察院护企 为企业发展增添“法”码
6•潍坊市检察院青年干警创新亮点第五突击队工作座谈交流会在坊
7•潍坊市寒亭区检察院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系列活动
8•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一季度工作推进会
9•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守护半边天 携手建功新时代
10•潍坊市坊子区检察院“检察+工会” 协力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当家主事”这三年

“我这个人闲不住,总不情愿待在机关里,总想着干点具体,实在有意思的事,没成想这一干就是三年。”对于当初的决定,东营市河口区商务局副局长、新户镇南王村公选书记王成这样开场介

    齐鲁法治(东营讯)许新华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主事不知家难当”。与记者相对而坐,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增收,他仿佛有说不完的计划,而自己的事,他谈的很少。
    “我这个人闲不住,总不情愿待在机关里,总想着干点具体,实在有意思的事,没成想这一干就是三年。”对于当初的决定,东营市河口区商务局副局长、新户镇南王村公选书记王成这样开场介绍。
2019年12月,东营市委组织部决定从机关干部、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公开选任60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派到薄弱村任职。

    “当时,我脑子里也没多想,毫不犹豫报了名。”
    不在机关当局长,却跑到村里干“芝麻粒大”的村书记,从那时起,他就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里,服务109户300人口的村民。如今,3年任期即将结束,他这3年干得咋样?
    “这样的村书记来当家,俺们欢迎”
    中秋节临近,在南王村里的草编工作室,只见不少村民都聚在这儿埋头“创作”,赶订单。手指翻飞。不一会儿的工夫,小小的蒲草秸就变成了精美实用的草编工艺品。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从村民编的顺口溜看出,他们挺开心。
    时间回拨到王成村官上任的第一天。2019年12月6日一大早,脚穿运动鞋、拎着简单提包的王成,来到村里,开始履新村书记。他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展开“摸底”。
    很快,“摸底”结果出来了:村集体无项目、无收入来源,群众想致富、盼致富无门路,总结全村当时现状,王成感慨很多。

    灵感来自村里的大面积蒲草资源,思来想去,王成决定围绕蒲草做文章。说干就干,王成组织村民到博兴县弯头村学习考察草编技艺。看到致富希望,村民的斗志一下子被点燃了。
    为了把小草编做成让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王成牵头成立了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南王村草编工作室。作为南王村草编产业创新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工作室集加工、培训、展示、销售于一体,不仅为从事草编的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场所,也为广大群众就近灵活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小小工作室,开启南王村村民增收致富发家路。
    村民石德平,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瞅准草编小产业,率先加入工作室,凭借勤奋好学,心灵手巧,短时间,石德平成为了南王村草编编织小能人。
    “手里有活儿,心里不慌!有了这手艺,再勤快点儿干,还愁日子过不好?”石德平感慨说道。目前,像石德平一样,村民在草编工作室就业,刚学会不久的新手一天收入能达到50元,技艺高超的熟练工一天收入能达到 1 0 0元,逐渐鼓起百姓腰包。

    指尖小草编 致富大舞台。为将草编产业发展壮大,王成成立了蒲草苑草编合作社,把合作社发展与大数据时代下的新经济业态相结合,加大对草编制品及产品的研发力度,让草编产品入驻淘宝网店,搭建新经济产业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加草编劳动有薪金,资金入股有股金,一份小产业实现三份收入、三重保障。
    “搁三年前,这样的场景想都不敢想,多亏王书记带我们到处跑订单,做宣传,这才找到了致富门路。”石德平介绍。
    “为了老百姓求人,咱不感丢人”
    想为乡亲们办点事,没有资金可是大问题。可是,南王村的家底,却让王成想干事的想法浇了一盆凉水。
    “太难了,账上资金不足千元。”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壳”,是王成思索的另一个课题。
    这几年,正邦公司生猪养殖基地正在村周围投资兴业,每年都需要大量劳务工程扩大养殖规模,这就是机会。
    “瞅准这一机遇,我感觉机会来了。”随即,王成和支部班子经反复论证调查研究,最终敲定了党支部牵头成立劳务公司,村集体实物出资20万元,公司成员货币出资70万元,采取“支部+公司+劳务”的运营方式,对村集体承揽的工程项目由劳务公司进行建设和管理,走实体发展型道路,构建兼顾村集体、企业、村民多方共赢、科学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为给村里多挣些,王书记可没少求人,受了不少难为。”支部委员李春海作为公司法人代表,跟着王书记经历求人的事格外多。
    “以前都是别人‘求我’,现在换成我去‘求人’,但是为了老百姓的事儿求人,不丢人。”劳务公司承揽工程,本村村民打工优先,承揽了正邦公司水管铺设和猪舍电路改造等工程,一下子解决了二十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60万元左右,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
    村党支部当“红娘”,一方面及时了解正邦企业用工劳务工程需求,另一方面协调市场运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辟致富的新路径,不仅帮助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还壮大了南王村的集体经济,对实现农民合作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系列变化,让这个小村发生了大变化。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群众增收致富是关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摸底调查”的重视,贯穿于王成工作中。王成看到村里群众庭院比较宽满,却因缺少技术和资金无法带来效益。
    “发展庭院经济”,是王成锁定的目标。在充分市场考察基础上,王成发现庭院种植甜玉米具有难度低、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很适合南王村庭院种植,于是便有了种植甜玉米,发展庭院经济的想法。
    目标有了,资金、技术、管理哪里来?一堆难题一股脑扔到他面前。
    王成奔波于城乡周边,将朋友“求”了个遍,终于“求”来了洪斌家庭农场这个“财神爷”。农场为种植户发放苗子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到水果玉米成熟以后还会上门回收,为种植户解决了销售难题,给他们吃上了“定心丸”。
    村里70岁的王学民老人,因身体原因干不了重体力活,在确定其身体状况能够承担种植水果玉米劳动之后,村支部便请来专业技术人员给他详细讲解种植技术要点,并告知他一家人不用担心销路。
“种了4分水果玉米,7月上旬收的,净收益2300元。”和王学民老人一样,尝到甜头后,村民们的种植意愿和种植信心大增,庭院里种植水果玉米已达到15户。

    “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如今,站在南王村头抬眼望去,新修的水泥路进村到户,两排新安装的路灯透着“精气神”。正在村里溜达的王克泉老人,热情地介绍村里的变化:两年前,因其是一个脏村、乱村、穷村而出名,在十里八村乃至区里都挂号;如今,则因其整洁的村貌、向上的村风、发展的劲头而闻名,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村。
    这些新变化是如何做到的?“这其中,是我们党支部,团结带领南王村全体党员群众,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强化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正气带来的的新变化。”王成说。
    为更好规范群众言行举止,涵养乡风文明,王成以“坚持尊重民意、突出示范带动、创新宣传教育”为导向,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
    王成结合村情,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基础上,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四议两公开”的规定,制定了264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并公示上墙,从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引导村风民俗、爱护环境卫生、提高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做出约定,为村民提供一个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他们充分利用村民代表会、座谈交流会、公示栏等形式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宣传,引导群众共制定、共维护、共执行。
    “咱们村,是宝地,民风美,人称奇;建设好,人受益,本民约,需牢记……”在村文化大院墙面上里的喷绘“三字经”,成了村民们经常光顾浏览的常去之地,朗朗上口的话,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村民们。
    如今,南王村成了新户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亮点、风景,村里的发展信心也越来越足。村里的发展变化,也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梦想。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充分调动无职党员参与事务管理,王成下起了功夫,全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让无职党员从“无职无责”变为“有岗有为”。
    于是乎,上岗党员成了村级事务助理员、社情民意反映员、干部群众联络员、致富信息传递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邻里纠纷协调员,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打铁还需自身硬。王成注重通过多种形式为党员群众赋能。“电视上有《开讲啦》节目,俺们全家老少都爱看,这如今俺们村也办起了农民夜校版的《开讲啦》,大家都拍手称快!”
    王成设立了“农民夜校”,帮助村民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工作思路。该村“开讲啦”的内容除了农业实用科技、致富项目选择、生活小经验,还有文明新风、普法知识解读及卫生保健等,致富一点通、信息快车道、小村新风赞、电商讲坛、生活妙招、营养菜谱6大板块。
    为确保“开讲啦”的质量和效果,村党支部积极组织“田秀才”、“小能人”认真撰写介绍致富经验的稿件或直接现身说法,同时根据需要聘请外村致富能手和相关农业、司法、卫生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在“开讲啦”上传经、讲道。
    “烂摊子”升格为“风景线”,曾经落后的村子由“丑小鸭”变成“金凤凰”,一系列变化,让村民们感到更多的是自豪。回望眼,夕阳映照下,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挂在村民脸上,一幅田园美景迎接这个小村未来发展。
    “我的梦想,是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说这话时,王成充满期待地望向窗外的田野。

责任编辑:于清林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至顶 中部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