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
东营区弘文小学开展“ ‘双减’背景下实践‘12235’尊重实效教学模式达标测评”活动
齐鲁法治(东营讯)王佳佳 为了进一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践行“12235尊重实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互助”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给全体教师搭建互相学习、切磋的平台,帮助各位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快速成长,东营区弘文小学开展了为期五周的“ ‘双减’背景下实践‘12235’尊重实效教学模式达标测评”活动。
语文组的老师们认真备课,用心讲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次活动同年级教师统一课题,虽然课题相同,但是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特点,课堂精彩纷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年级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生动活泼,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学文,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二年级老师执教的《枫树上的喜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指导层次分明、细致到位,紧紧围绕“想象”这一单元主题进行语言训练,课堂扎实有效;三年级老师执教的《花钟》,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并在文字的对比阅读中,感悟作者丰富生动的表达方式。四年级老师执教的《母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悟母鸡的勇敢、负责、不辞辛苦及老舍先生鲜明的语言特点;五年级老师执教的《跳水》,注重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紧紧抓住“水手的笑”这一行文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构思之妙。中高年级的老师都使用了自主学习单引领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课程理念,构建了学为主体“自主、互助”的高效课堂。
数学组的各位老师精心准备,深研教材,详究教法,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艺,展现了数学教学的独特魅力。一年级《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二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三年级《平行与相交》、四年级《分数的意义》、五年级《扇形统计图》,每位教师不仅精心设计了自主探究单,而且关注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注重了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走向实质。同时在教学中,每位老师注重了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启发性。
综合组张荣荣、陈倩倩和张晓萌三位英语老师的课堂,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教学流程、目标落实、活动设计、德育渗透都做得比较好。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三位老师都组织了小组活动。各小组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组员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共同解决。三位老师也都非常注重课堂评价,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平台,教学效果很好。
孙宝新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传统文化课《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孙老师从故事开始导入课堂,在深入浅出的故事中给予孩子们教诲和熏陶,他的课就像一场故事会,孩子们听得入神,满载而归。
刘玉玲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道法课《健康游戏我常玩》,首先肯定孩子们应该多玩游戏,游戏的安全性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在游戏时,教师积极引导,让孩子从游戏中学到知识,培养积极向上、敢于争胜的精神。田蕊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道法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田老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艺体组共有八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汇报课,包括体育组的陈海霞、李强、张磊、潘蓉,美术组的高玉涛、钟成,音乐组的巴晓敏、西赛利。各位老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体育老师们的示范动作标准规范,音乐老师们指导学生细致又耐心,美术老师们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活泼有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本次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的成长。在愉悦高效的课堂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教师的用心与探索。各位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把最精彩的课堂展示给大家。课后听课老师及时进行了评课,各位评委老师还对年轻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专业引领。数学组的老师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师的三大基本功:追问、举例和对比的重要性。同时,设计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每个环节设计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环节目标的达成度,在授课中才不会顾此失彼。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是教师们教学技能与特色的展示,也是“双减”背景下对 “12235尊重实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信东营区弘文小学会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长远!(通讯员 刘金英 隋海霞 徐玉秀 张荣荣 巴晓敏)
新闻热线:13210353186(张)
投稿邮箱:444383579@qq.com
责任编辑:admin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